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消費社會學專題
Seminar on Sociology Consumption 
開課學期
102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明璁 
課號
Soc7006 
課程識別碼
325 M02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總人數上限:15人
外系人數限制:6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21Consumption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身處現代社會,我們每日每夜消費無數事物,有時自主選擇、有時習焉不察。所謂消費,涵蓋各種對立的命題,並持續不斷著衝突與協商:消費既是需求也是慾望、既歸屬世俗也涉及神聖、既耗損物資又生產意義、既遭受支配又尋求解放、既個人主義也集體從眾……消費的社會學因此試圖整合消費的經濟、政治、文化與心理面向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期待達成三大目標:一、研讀消費社會學的典範理論,釐清重要概念與論述之演進歷程。二、對消費領域的擴大討論:包括設計(作為一種以消費為導向的生產)、蒐藏(作為一種具再生產性的消費),以及倫理�行動(作為一種反思資本主義邏輯的不�消費)。三、透過對日常食衣住行的經驗研究,探討消費如何文化化(culturalize)與身體化,成為形塑個�集體生活與社會認同的關鍵。
 
課程要求
一、 需按每週進度完成指定文獻閱讀,並於當週二18:00前,將以下個人作業上傳至ceiba本課程網站,並完成課前準備工作:

備忘筆記(memo):請以不超過一千字篇幅,精要說明當週必讀文獻中的重要概念與討論、及其與前週或你曾讀過相關文獻的關鍵對話點,最後請提出一個你讀完後會想請問作者或與大家進一步討論的問題。接著,每位同學需於週三上課前閱讀完其他同學的memo,並選擇其中你想要針對回應的一或數篇,簡要記下你自己的comments,留待上課時我們將據此進行交叉討論。每週個人作業表現(包含課堂回應),共佔學期總成績40%。原則上不接受遲交,如有特殊理由請務必事先請假(但之後仍需補繳)。遲交兩次者以缺繳一次計算,無故缺繳兩次者,個人作業成績(即總成績之30%)將不予計分。

二、 每週輪替一個小組(由3-4位同學組成)負責簡報,內容必須整合:當週讀本之摘要以及自行搜尋的相關補充資料。在簡報中,老師會視需要隨時插入提問,並帶領大家進行討論。負責報告組的同學,當週可免除繳交前述個人作業。小組各週簡報成績,加總後共佔學期總成績之30%。

三、 期末個人報告(五千字以上),佔學期總成績30%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Week01 課程簡介

Week02 從工作倫理到消費美學:當代社會(學)的轉向
Bauman, Z. (1998/2002中譯) 工作、消費與新貧。
Corrigan, P. (1997/2010中譯) 消費社會學。

Week03 商品拜物教: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起點
Marx, K. (1844) 經濟學哲學手稿,第三部分.
Marx, K. (1846) 德意志意識型態,第一卷,第1章。
Marx, K. (1857) 政治經濟學批判,導言。
Marx, K. (1867) 資本論, 第一卷,第1-2章。

Week04 符號價值與意識型態:消費主義系統論
Baudrillard, J. (1968/1997中譯) 物體系。

Week05 品味作為一種區辨:消費與社會階級
Veblen, T. (1899/2007中譯) 有閒階級論。

Week06 品味作為一種區辨:消費與社會階級
Bourdieu, P. (1979) Distinction.

Week07 購物作為一種溝通:消費與社會互動
Douglas, M. & Isherwood, B. (1996) The World of Goods.

Week08 購物作為一種溝通:消費與社會互動
Miller, D. (1998) A Theory of Shopping.

Week09 物人關係的重新界定:商品傳記研究
Appadurai, A. (1986)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.

Week10 期末報告proposal提出與討論

Week11 設計:消費導向的新生產邏輯
Julier, G. (2008�2009中譯) 設計的文化。
Sudjic, D. (2008/2009中譯) 被設計淹沒的世界。

Week12 收藏:意義再生產的特殊消費
Pearce, S. (1995) On Collecting.
Pearce, S. (1998) Collecting in Contemporary Practice.

Week13 飲食與社會變遷:從帝國主義到工業文明
Mintz, S. (1985) Sweetness and Powe.
Hirschfelder, G.(2001/2006)歐洲飲食文化史,第9-12章。

Week14 飲食與社會差異:國族與性別意識型態
Cwiertka, K. (2006) Modern Japanese Cuisine: Food, Power and National Identity.
Allison, A. (2000) Permitted and Prohibited Desires, Ch.4.

Week15 穿著的社會流通與詮釋
Corrigan, P. (2008/2010中譯) 衣裝的社會。

Week16 時尚的生產與消費體系
Kawamura, Y. (2005) Fashion-ology.

Week17-18個人期末報告發表,期末綜合統論 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1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9/18  老師請假赴歐發表論文,本週停課,進度順延。 
第3週
9/25  老師請假赴歐發表論文,本週停課,進度順延。 
第4週
10/02  需求與生產: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起點(一) 
第5週
10/09  商品拜物教: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起點(二) 
第6週
10/16  符號價值與意識型態:消費主義系統論 
第7週
10/23  品味作為一種區辨:消費與社會階級(一) 
第8週
10/30  品味作為一種區辨:消費與社會階級(二) 
第9週
11/06  購物作為一種溝通:消費與社會互動(一) 
第10週
11/13  購物作為一種溝通:消費與社會互動(二) 
第11週
11/20  購物作為一種溝通:消費與社會互動(三) 
第12週
11/27  從工作倫理到消費美學:當代社會學的小轉向 
第13週
12/04  個人期末報告proposal提出與討論 
第14週
12/11  飲食的社會控制與文化差異 
第15週
12/18  飲食的權力機制與認同型構 
第16週
12/25  時尚的生產流程與消費挪用 
第17週
1/01  元旦放假 
第18週
1/08  時尚的世界體系與在地實踐 
第19週
1/15  綜合討論與期末分享